陜確定17項環保重點改革 嚴控水泥等行業減排總量
創新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機制、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、探索生態補償機制……陜西省環保廳日前出臺《2015年深入推進環境保護改革工作要點》,以此完善政府統領、企業施治、市場驅動、公眾參與的環境保護新機制,推動環境管理和治理。? 日前,陜西省環保廳出臺了《2015年深入推進環境保護改革工作要點》,確定了今年的17項重點改革任務。這17項改革任務包括:創新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機制、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
發布時間:
2015-04-01
來源:
創新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機制、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、探索生態補償機制……陜西省環保廳日前出臺《2015年深入推進環境保護改革工作要點》,以此完善政府統領、企業施治、市場驅動、公眾參與的環境保護新機制,推動環境管理和治理。
日前,陜西省環保廳出臺了《2015年深入推進環境保護改革工作要點》,確定了今年的17項重點改革任務。這17項改革任務包括:創新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機制、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、探索生態補償機制、健全環境損害賠償制度、積極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、加快建立源頭嚴防制度體系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、完善排污權交易試點、進一步完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、推進環境保護領域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、健全環境政策法規、研究確定項目準入環境紅線、探索建立企業污染風險保證金制度、加強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制創新、公布環境信息,加強社會監督、完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、建設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體系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、建立政務公開透明運行機制。
根據任務安排,陜西省將建立起有利于污染減排的價格體系和政策體系,嚴格實施火電、鋼鐵、水泥、造紙、印染、化工等全口徑行業總量控制。同時,加強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。確定容量預警標準,根據環境容量提出各區域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和優化分配方案,并劃定重點總量控制區域。
根據各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和規劃預測未來污染負荷,對水土資源、環境容量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。研究確定項目準入環境紅線,以化解產能過剩,推進兼并重組、淘汰落后產能,加強科技創新、統籌規劃為契機,充分發揮環保倒逼產業結構調整、化解產能過剩中的先導作用。此外,將建立環境、氣象數據共享長效機制,2015年底前建成省級和西安市大氣污染預測預報體系,統一發布大氣環境及其變化趨勢等信息,并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,對因決策失誤造成重大環境事故、嚴重干擾正常環境執法的領導干部和有關工作人員,嚴格追究問責。(來源:數字水泥網)